内容摘要:中国历史基础常识·之一 1.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“元谋猿人”。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,经科学鉴定,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。 2.约70~20万年前,“北京猿人”(简称“北京人”),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。...
山童和刘福通,利用元朝开黄河故道“大役劳民,而民益怨”时机,在民工中宣传天下快要大乱。他们在工地上预先埋下一只眼石人,并散布童谣说: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。”当民工们挖出石人后,认为童谣灵验,群情震动。韩山童等便乘机在河北永年杀黑牛白马,聚众宣誓,打算同时在各地起义。众人推韩山童为明王。由于泄露秘密,韩山童被捕遇害。五月,刘福通逃回颍州(今安徽阜阳),联络杜遵道等,率众起义。他们头裹红巾,称为红巾军。
147.红巾军起义后,迅速占据颍州、亳州(今安徽毫县)、项城(今河南项城南),接着又打下元朝粮仓朱皋(今河南固始西北),开仓济贫。继而又接连攻下罗山、真阳(今河南正阳)、确山、舞阳、叶县、汝宁(今河南汝南)、光州(今河南潢州)、息州(今河南息县)等地,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。至正十二年,即1352年,元廷派遣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领军30万来剿,未及交战,军中夜惊,全军溃散,也先帖木儿逃回汴梁,只剩散卒万人。
148.在刘福通起义影响下,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反元斗争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:徐州的李二(芝麻李),蕲(今湖北蕲春)、黄(今湖北黄冈)的徐寿辉,濠州(今安徽凤阳)的孙德崖、郭子兴等。早在至正八年(1348年)起事反元后来又投降元朝的浙东盐贩方国珍,重新起兵。至正十二、三年间,淮东的盐丁(盐业生产者)在张士诚领导下起义。
149.刘福通队伍和后来相继起事的起义军,都以红色为造反的标志,头扎红巾,身穿红袄,高举红旗,因此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。其中刘福通和徐寿辉二支队伍,是起义军中最强大的力量,都是由秘密结社白莲会为核心组织而成的。白莲会的会众都要烧香拜佛,因此,这些起义军又被称为香军。起义军的主要成分是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,以及奴仆、手工业者、渔民、盐丁、下层僧侣等,也就是处于社会下层的被压迫、被剥削的群众。
150.朱元璋是濠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东)人,出身贫农。由于遭受地主的剥削,无法为生,17岁时入皇觉寺为僧。以后在外游方乞食三年,历经皖北、豫东南各地,深受农民起义的影响。至正十二年,即1352年,他投入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,凭着睿智与勇敢,屡建战功。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。
151.1356年,朱元璋领兵攻克集庆,又被授为江南行省平章,自称吴国公。并采纳朱升的建议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。以应天为中心,大力发展生产,为今后更大战争打下坚实基础。公元1363至1367年间,朱元璋先在鄱阳湖彻底击溃强大的陈友谅,自称吴王,后又消灭浙江的张士诚,沉杀韩林儿占据了长江中下游、大江南北。又派徐达、常遇春以主力北伐中原。
152.公元1368年,朱元璋以应天(南京)为都城称帝,即明太祖,定国号为“大明”,建年号为“洪武”(公元1368—1644年)。同年8月,明军攻克元大都,将元顺帝赶回大漠,元灭亡。此后,又用十几年时间平定了全国。明朝的建立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得到发展。
153.自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年,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、八千人、两百余艘船只,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,进行了七次下西洋;前后共历时28年,航程万余里,到达亚、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在中东方向,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;在非洲方向,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。史称这次史无前例的浩大远航壮举为──郑和下西洋。
154.郑和下西洋最后一次,宣德八年四月,即1433年,回程到印度西海岸古里时,郑和因劳累过度在船上因病过逝。民间故事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。
155.1417年,苏禄(今菲律宾)国王带领300多人访问中国,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,明成祖派人为他举行隆重葬礼。明朝以后,中国多次修护苏禄王陵,表达了中国对这位菲律宾友好使者的悼念之情。
156.明朝时期,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。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,到处抢掠财物,杀害百姓,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。这些强盗被叫做“倭寇”。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,给倭寇以痛击。1565年,戚继光联合俞大猷,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。
157.明朝后期,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,他们经常在书院里议论朝政,抨击当权者,这些人被称为“东林党”。当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政,凶险残暴,东林党人不怕迫害,指斥魏忠贤等人为“阉党”,与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。